調研成果展示| 市司法局:加強黨建引領 助力“四鏈”融合——建設更高水平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問題研究


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司法行政系統最重要的政治任務。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清公共法律服務事業面臨的形勢任務、存在的困難問題,不斷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市司法局黨委圍繞“建設更高水平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主題深入開展調研,取得階段性成效。
主要做法 秉持實效至上、重點聚焦理念,設計了“書面了解先行、座談交流補充、實地查看核實、分析論證去偽、意見征集完善”5步走調研工作法,以及縱向貫穿市、區、街、村四級,橫向涵蓋律師、公證、人民調解、法律宣傳、司法鑒定等公共法律服務各領域的“一縱一橫”雙向調研方式。扎實推進環節落實,力爭做到成績盤點全面、問題查擺清楚、對策制定有效。 基本情況 通過分類整理、去偽存真、歸納總結,共梳理查擺“規范化建設、資源配置、服務質效”3個方面,具體包含涉及行業黨建、公共法律服務政策、基層治理、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規范化、信息化建設、社區(村)公共法律服務力量、司法所職能、律師公共法律服務主力軍地位、公證服務水平、人民調解作用、公共法律服務“品牌化”建設、公共法律服務“有效宣傳”、法律援助“應援優援”和服務保障首都戰略發展能力14個矛盾問題,基本涵蓋了公共法律服務各行業、各領域。秉持提前介入、立行立改原則,以調研推動問題整改,梳理查擺的14個問題已整改解決8個,后續將繼續抓整改、固成果,確保調研實效。 調研成效 (一)強化政治屬性,建強“組織鏈”。堅持政治統領、黨建引領,切實發揮市司法局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構建黨建引領“1+N”體系,以《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建設若干措施》為主體,分別出臺了新時代關于加強黨對全市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工作領導的舉措、意見。堅持重大問題經行業黨委研究并向市局黨委請示報告制度,強化黨委職能部門“抓行業抓黨建”“管領域管人群”的職能。指導行業黨委制定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暨抓黨建工作責任清單,開展全方位檢查考核,擰緊責任鏈條。 (二)把握規范尺度,完善“政策鏈”。強化頂層設計,印發《北京市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制定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五年發展規劃,先后出臺司法鑒定、公證公益法律服務管理辦法等43個配套政策文件,形成覆蓋公共法律服務全領域的“1+1+N”制度體系。通過積極推進工作體制機制創新,整合優化各類資源,我市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上、熱線三大平臺融合發展,僅今年上半年,全市三大平臺就接待法律咨詢90余萬人次,服務時長達17.5萬余小時,服務范圍涵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向群眾提供100%全免費服務?!鞍宋濉逼辗ㄒ巹澣鎲?、開局良好,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法律十進”活動,全市“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達74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達982個,培養1.2萬余名“法律明白人”。建立行專調解組織55家,區級法院訴前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實現全覆蓋,全市年均調解糾紛20萬余件,排查矛盾40萬余次、預防糾紛2萬余件。 (三)突出強基固本,打造“人才鏈”。始終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把抓人才工作放在講政治的高度,突出黨員先進性意識,加大領軍型、專家型、骨干型人才培育力度,奮力在擴大法律服務人才增量、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素質上取得成效。制定首都涉外法治人才三年培養計劃,啟動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項目。開展第二屆“北京榜樣·最美法律服務人”評選、“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律師”主題活動,培樹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典型。發揮行業黨建功能優勢,組織引導律師在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參與社會基層治理中擔當作為。每年,遴選500余名律師參與涉法涉訴案件化解,1100余名律師參與法援值班,500余名律師進駐法院參與訴前調解,7000余名律師參與矛盾糾紛調解。組織110名律師組成接訴即辦專家團。累計派244名律師參與“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服務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區,派遣人數居全國之首。首都國際法律服務力量不斷壯大,涉外律師隊伍達4000余人,1200余人入選司法部涉外律師人才庫;公證行業具有涉外法律服務資格的公證員327名,占公證員總數的73.3%;推動仲裁體制機制改革,北京仲裁會圓滿換屆,向國際一流仲裁機構邁進。北京仲裁委員會今年上半年受理國際案件109件,當事人來自境外的16個國家或地區,在冊境外仲裁員比例達24.6%。 (四)突顯惠民導向,構建“服務鏈”。堅持公共法律服務的職能定位,守正創新、優化服務,一大批公共法律服務惠民、利民、便民舉措落地見效。以優化資源配置落實“覆蓋城鄉”,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專項活動,建立城郊律師、公證法律資源對接支援機制。市法援基金會募集財物5000余萬元,支持生態涵養區、鄉鎮惠農公益法律服務中心、站點建設和1+1法律援助項目。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法律援助服務格局基本形成,審判階段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值班律師法律幫助實現100%全覆蓋。全市共有2500余名職業律師被聘為村(居)法律顧問,基本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公證行業累計推出185項“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核減66項證明材料,創新推出“公證服務周末不打烊”,下調公證事項收費標準,減免特殊群體公證費用, 縮短辦證時間,減證便民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了公證的溫度。 下一步工作 市司法局黨委將圍繞“首都公共法律服務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現有調研課題基礎上,組織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專項切口調研,著手研究制定《北京市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推動調研成果轉化。